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参考消息》近日刊发文章《从高交会看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全文如下:
深圳,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金秋时节迎来全球科技创新的年度盛会。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这里举行。
作为“中国科技第一展”,本届高交会以“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不仅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搭建起全球科技合作的桥梁,成为洞察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感知全球创新脉搏的“风向标”。
全球科创同台竞技
走进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高交会展馆,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的技术长廊。从国之重器到民生科技,从前沿探索到产业应用,90%以上的实物展品为“高、精、尖”技术与产品,超20%为全球首发、首展成果,全方位勾勒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方向与发展脉络。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场(新华社 发)今年高交会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科创同频共振”。在各大展区,不仅有中国国之重器的硬核亮相,也有来自五大洲的前沿科技同台登场,展现出科技创新的多元图景、互补优势。
中国携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长征系列火箭、柔性太阳翼等重器集中亮相,展示深海开发的硬实力、航空航天的最新突破,以及对太空经济的无限想象空间,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美国“独角兽”企业Remote首次参展便引发关注。这家2019年成立的人力资源科技公司,为全球企业提供“名义雇主”(EOR)服务,帮助企业在未设立境外主体的情况下合规雇用海外员工。
“我们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助力外国企业走进来。”Remote大中华区负责人杨莉莉介绍,其平台已覆盖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汉堡王、丰田、比亚迪等。记者在高交会现场看到,不少计划出海的中国企业纷纷前来咨询,寻求快速合规的全球用工解决方案。
伊朗萨拉姆医疗集团带来了由本土团队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设备,该设备已在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投入使用。“我们来这里不仅是为了销售产品,也为了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集团研发主任、医学博士米拉雷扎·塔克亚尔提到,他们已与成都、珠海等地企业就耗材供应、技术转移展开洽谈,还与一家香港智能睡眠监测企业探讨联合开发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方案,“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医疗科技企业的合作高地”。
德国制造依旧彰显“精密”本色。在汉萨福莱柯思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展台,高密封性、长寿命的液冷管路配件吸引众多企业代表驻足。大客户经理莫嘉斌表示,公司已成为华为、英伟达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的供应商,“人工智能算力需要高效冷却,市场正从风冷转向液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带来两项颠覆性技术:一是电子冷却模块(ECM),采用两相冷却与微尺度电流体动力芯片,可主动将冷却液精准输送至发热区域,高效消除热点;二是“平面光学”生物成像技术,利用超薄纳米结构取代传统庞大光学系统,实现对透明生物样本的无标记、高对比度成像。学校相关负责人罗伟文说,已有中国电池制造企业前来对接冷却技术合作。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已与吉利、华为共建研究中心;来自台湾地区的科技展团携12家企业聚焦消费电子与半导体,展示人工智能风扇、氮化镓外延片等创新产品;南美亚商贸投资促进组织邀请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20余家企业,重点推介新能源、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方案。
科技发展三大趋势
高交会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瞭望塔”。透过展会呈现的技术热点与合作动态,能够清晰地把握当前国际科技发展的三大趋势。
一是算力与场景双轮驱动,人工智能产业进入生态竞争新阶段。今年高交会特设“国际友好城市科技展区”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区”,汇聚50余家国际科创机构和企业的前沿创新成果,打造全球科创成果展示平台。
“全球科技巨头已从单纯的模型创新转向算力竞赛。”本届高交会组委会主任张林表示,阿里巴巴3800亿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英伟达1000亿美元投资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等动向,印证了算力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战略价值。高交会上人工智能在医疗、制造、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则表明场景落地能力成为技术变现的关键。这种“算力+场景”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从技术竞争转向生态构建,开源协同与闭环合作并存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与产业链开放合作并行。“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挑战,各国均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高交会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反映了这一趋势。”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说,国际采购商的积极参与和跨国合作项目的增多,也表明产业链全球化仍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这种“自主可控+开放合作”的辩证统一,成为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既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又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
在今年高交会设置的全球采购对接大会与投融资供需对接会上,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1036个采购团到场洽谈,摩根大通、高盛集团、红杉资本、贝恩资本、IDG资本等3000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穿梭其间,合作交易热爆全场。
仅高交会首日举办的“国际采购团新能源产业及储能技术山东专场”,就吸引英国、俄罗斯、保加利亚、加拿大、阿联酋、约旦、韩国等国家的30余家采购商深度参与。多名企业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采购负责人亲临现场,与中方企业面对面沟通,为后续实质性订单落地奠定基础。
三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新兴赛道成为全球竞争新焦点。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谢志岿表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在高交会上的火爆场景,印证了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加速趋势。这些新兴赛道技术密集、增长潜力大、带动效应强,已成为各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核心领域。产学研协同、政企联动的创新模式,正在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为全球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除了聚焦高新技术和科创前沿,今年高交会将实效性和促交易放在突出位置,以国际采购商占比10%、省内采购商占比30%、省外采购商占比60%的“136”计划,成为全球高科技领域合作交易与成果转化的重要纽带。
“中国方案”链接世界
高交会不仅是全球科技成果的“集散地”,更是中国以科技赋能全球发展的“展示窗”。从“深圳星”支撑超远程手术,到商业航天服务“一带一路”;从开源鸿蒙生态走向海外,到低空经济标准输出,中国正以系统性创新方案,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
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以我国通信容量最大、设计最复杂的“亚太6D‘深圳星’”为核心,构建“天空地海一体”智能卫星通信网络。依托该星,公司不仅支撑全球首例数千公里超远程机器人手术,还向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51家国际航空公司提供全球通信支持,并在“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构建通信网络,助力当地数字化基建。“我们是连接中外航空航运的‘数字纽带’。”公司总裁李杰表示。
在操作系统领域,开源鸿蒙生态加速国际化。通过高交会平台,鸿蒙正与全球开发者、硬件厂商共建创新生态,推动分布式技术在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等场景落地。华大九天、伯恩光学等企业则在芯片设计、光学镀膜等领域实现全产业链突破,为全球智能终端提供“中国方案”。
低空经济同样展现全球视野。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大载重六旋翼无人机等产品,不仅服务国内应急救援、物流配送,更吸引多国采购商洽谈出口合作。在今年高交会期间举办的“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高峰论坛”,邀请国际专家共商标准制定与空域管理,推动这一新兴业态全球协同发展。
来自阿布扎比的采购商卡夫希·沙姆希,经营着一家农林公司。此次参加高交会,他重点关注中国在农林领域的创新成果。沙姆希说,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中国,中国的开放与活力,让他印象深刻,“有很多产品都非常有意思,我了解了无人机技术,还关注农作物、土壤和节水技术。中国总是在创新,不断推出新事物、取得新进展”。他已经与内蒙古的一家企业约定,高交会后去实地进行考察和深入洽谈。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2025》指出,全球产业创新重心正加速向亚洲转移,东京、深圳、纽约、旧金山构成“第一梯队”,亚洲城市占据前十中的六席。而高交会,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它让中国创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智慧融入中国。(记者:周科 李晓玲 王丰 杨深深)
万隆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